【經典聯聯看 EP40】50 種經典說書|《憂鬱的熱帶》:以細緻優雅的文學獨白,清晰了李維史陀思想的文化碎片
Manage episode 457702071 series 3532100
主持人|林載爵 聯經出版發行人
來 賓|林浩立 清華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本集節目邀請到清華大學林浩立副教授,與林載爵發行人領讀人類學經典之作《憂鬱的熱帶》。這本書從李維史陀如何成為人類學家談起,詳細描述他先後探訪觀察的五個南美洲印地安社群,以及探險歸來之後的反思。全書涵蓋的思想密度之高、批判反省之深刻、行文筆觸之優美,嚴肅之中不失幽默,可說是前所未見。不僅為跨世代、跨國界的讀者帶來思想衝擊,其作品的美學價值以及詩的特質,亦深深影響了文學創作者。
憂鬱的雙關意涵
書名的「憂鬱」來自法文詞彙Tristes Tropiques。原文蘊含深意,不僅僅指哀愁,還包含「失去迷人之處」的雙關意涵。作者李維史陀,帶著對「原始人」純樸自由狀態的嚮往前往巴西,卻目睹殖民入侵後的殘酷景象:原住民文化被破壞、疾病蔓延、族群融入資本主義社會,展現一種既非「原始」也非「文明」的尷尬處境。另一方面,李維史陀撰寫此書時正值中年危機,47歲且事業挫折、父親過世與婚姻破裂,本書也是作者對自我現狀進行反思,書寫充滿失意的回顧,書名「憂鬱」由此體現內外雙重的深刻哀嘆與矛盾。
以遊歷者自居的田野調查
《憂鬱的熱帶》本質是一本田野調查記錄,在李維史陀之前的主流作法,是馬凌諾斯基《南海舡人》的中性科學書寫,但李維史陀打破傳統學術書寫規範,毫不保留地展現自己的主觀情緒與個人視角。他在書中以見證者而非純客觀學者的身份,呈現出對田野調查的挫折與自嘲。例如,他寫到自己極欲探索「野蠻的極限」,而後遇見生活極度簡單的蒙蝶族,雖滿足了追尋純粹原始生活的願望,卻同時感嘆他們真是野蠻過了頭。這種反思和坦率的表達,展現了人類學家在田野中的真實處境,使《憂鬱的熱帶》成為人類學書寫的先驅之做,啟發了七十年代後的書寫浪潮。
🎧本集重點
03:45 為什麼書名譯為《憂鬱的熱帶》
11:27 李維史陀透過旅行建立人類學理論
18:34 淺談「結構理論」所表述的意義
20:40 論述田野調查是否應該加入主觀意識
24:12 從主觀科學到客觀實驗室、報導式書寫
27:00 人類學家透過研究來為殖民包袱贖罪?
33:08 文明與野蠻的對立理論在今天是否適用?如何閱讀?
42:00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本集書單:
📙《憂鬱的熱帶(全新修訂本)》:https://linkingthink.com/LS18700605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96 حلقا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