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المحتوى المقدم من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يتم تحميل جميع محتويات البودكاست بما في ذلك الحلقات والرسومات وأوصاف البودكاست وتقديمها مباشرة بواسطة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أو شريك منصة البودكاست الخاص بهم. إذا كنت تعتقد أن شخصًا ما يستخدم عملك المحمي ب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دون إذنك، فيمكنك اتباع العملية الموضحة هنا https://ar.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تطبيق بودكاست
انتقل إلى وضع عدم الاتصال باستخدام تطبيق Player FM !

客語創作人、生活實踐家陳永淘

 
مشاركة
 

Manage episode 449193709 series 2620141
المحتوى المقدم من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يتم تحميل جميع محتويات البودكاست بما في ذلك الحلقات والرسومات وأوصاف البودكاست وتقديمها مباشرة بواسطة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أو شريك منصة البودكاست الخاص بهم. إذا كنت تعتقد أن شخصًا ما يستخدم عملك المحمي ب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دون إذنك، فيمكنك اتباع العملية الموضحة هنا https://ar.player.fm/legal.

音樂力量大! 音樂會說話!

母語力量大! 能說就能唱!

客語歌手陳永淘(阿淘)11月發行睽違四年新專輯《傳弦》

人稱「阿淘」的陳永淘,是出身新竹關西的客語歌曲創作歌手,以民謠風格為主。1956年出生於新竹縣關西鎮,1979年畢業於世新大學編導科,曾在野外雜誌擔任企劃,先後參加過櫻花鉤吻鮭和新店溪香魚保育工作;後從事客家語音樂創作,曲風結合民謠搖滾、藍調等形式為主,深具游唱詩歌的特色。代表作《天問》等。

生活在鄰近小河與大自然的農村裡,彼時聽祖父唱著動人的客家民謠、山歌是他成長的一部分,未曾想過有一天,那來自家鄉的風聲與童年記憶,會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養分。

出生於關西鎭南門崁下的陳永淘,童年生活在農村,媽媽從小教唱日語童謠,愛唱歌的祖父,最喜歡在他小時候放學時,遠遠看到就對著陳永淘唱老山歌,聲音之宏亮,可以 從街頭傳到巷尾,他笑著回想:「我不好意思,就躲在電線杆後面,沒想到祖父對著我越走越近,我知道躲不了,接著祖父就會牽著我的手回家。」家人對歌唱的熱愛,成了他音樂的啟蒙。

靑春期的陳永淘開始摸索民謠吉他,但要將音樂變成一份事業仍舊困難,尤其當年台灣處於戒嚴時代控管嚴格,他形容只能在新聞局規定的格子裡寫歌,一直到解嚴之後,才 眞正開始思考創作。受到胡德夫老師等人及民歌時代的影響,「唱自己的歌」的想法非常熱切,讓他萌芽寫歌的念。

創作往往始於生命的日常, 第一首歌曲《夢》,就是安撫自己在軍中不安的靈魂,傳達渴望自由的心情。退伍之後,白天工作, 晚上在世新新專(現世新大學)編導科就 讀,畢業後進入聯合報系的《野外雜誌》企劃部任職,他笑談到:「我一直很嚮往戶外活動,對於登山、露營、健行、潛水、玩帆船、風浪板都非常有興趣,於是決定去應徵雜誌工作。」 而音樂創作之路也停下了腳步,暫時埋首忙碌的媒體生活。

為祖父寫下第一首客語歌

雖然並不討厭媒體業,但終究是不習慣台北都會的節奏,陳永淘毅然於 1991 年辭去工 作,移居台北三芝,成立「金屬解放工作室」, 以拾荒雕塑為生活重心,家人也陸續搬來同住,溫暖的親情喚起了家鄉的回憶,讓他重拾寫歌的初心。 1996 年,他回鄉照顧突然健康惡化的祖父,有一天,陳永淘推著輪椅上的祖父去看海,回想祖父唱山歌給他聽的童年回憶,激起他寫一首客家歌曲的想法,於是創作了第一首客語歌曲《頭擺的事情》,他在歌曲裡抒發,將孕育他的關西南門崁下的童年,那些龍眼樹上蟬兒的叫嚷聲、每天看牛、打瞌睡的生動回憶,寫成第一首長達 10 分鐘的客語歌曲,唱給祖父聽。「祖父聽了有趣,用拐杖敲我一下、笑一下。這首歌有點意思,可以打動他的心,讓他心臟多跳幾下。」 陳永淘眼睛笑彎成一條線,正是這次的溫暖互動,激起他母語創作的欲 望,自此一首首的客語歌曲,像懷舊般,自然地從腦海中流瀉而出。

1997 年,從三芝移居新竹北埔,陳永淘開始每週日下午在慈天宮廟口,帶著吉他唱客家歌,成為廟坪的獨特風景,讓遊客領略客家音樂的魅力。之後他認識了客家電台的主 持人,於是他的客語創作開始在電台播放,隨作品逐漸累積,醖釀成了第一張正式專輯《頭擺的事情》,啟動了他的音樂事業。人稱「阿淘哥」的陳永淘,是出身新竹關西的客語歌曲創作者及歌手。他生長於喜好歌唱的家族,祖父及父母都愛唱歌,尤其是祖父,客家民謠、山歌就是他生活的一部份。陳永淘從小就生活在鄰近小河與大自然的農村裡,即使曾擔任野外雜誌的編輯,後來還是覺得台北不適合人居住,於是就搬到台北三芝成立「金屬解放工作室」進行拾荒雕塑的生活。

1996年,在祖父身體惡化的期間,陳永淘寫了一首回憶童年與祖父相處時光的歌曲〈頭擺的事情〉,搭配著有趣的旋律,讓生病的祖父笑了,更成為了陳永淘往後埋首創作、唱歌給大家聽的動力。

陳永淘曾與「山狗大樂團」合作,並於1997年發行了《頭擺的事情》專輯,然而團體表現的方式反而侷限了一向自由慣了的陳永淘,於是他在這次合作結束後離開了「山狗大樂團」,帶著吉他回到新竹,並且每週末在北埔慈天宮的百年十板廟坪演唱,當時不僅唱紅了北埔,也成了觀光客到北埔的必經景點。

陳永淘寫詞的靈感來自於生活的點滴以及和親友的相處,當詞完成了,再藉由客語海陸腔調原始的音韻去完成曲子,以吟唱的方式呈現他的創作,表現出客家人崇尚簡單、自然的性格。最難忘專輯中,與北埔國小的小朋友一起合唱〈加了蜜〉、〈鮮鮮河水〉、〈鹞婆〉、〈看天河〉

另外經典之作還有〈頭擺个事情〉、〈太平洋个風〉、〈水路〉

走過時代的生命之聲

「我們做的不是流行音樂,而是做一種生命經驗的分享!」⸺陳永淘

專輯

1997年 頭擺的事情

2000年 離開台灣八百米 阿淘的歌

2000年 阿淘和孩子一起 下課啦

2003年 水路

2014年 細人

2017年 山下田美

2020年 極樂

2024年 睽違四年新專輯《傳弦》

單曲

2009年 夢見天堂(Dream of Heaven)

2008年 河婆序曲: 我愛你(I love You)

  continue reading

318 حلقات

Artwork
iconمشاركة
 
Manage episode 449193709 series 2620141
المحتوى المقدم من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يتم تحميل جميع محتويات البودكاست بما في ذلك الحلقات والرسومات وأوصاف البودكاست وتقديمها مباشرة بواسطة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أو شريك منصة البودكاست الخاص بهم. إذا كنت تعتقد أن شخصًا ما يستخدم عملك المحمي ب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دون إذنك، فيمكنك اتباع العملية الموضحة هنا https://ar.player.fm/legal.

音樂力量大! 音樂會說話!

母語力量大! 能說就能唱!

客語歌手陳永淘(阿淘)11月發行睽違四年新專輯《傳弦》

人稱「阿淘」的陳永淘,是出身新竹關西的客語歌曲創作歌手,以民謠風格為主。1956年出生於新竹縣關西鎮,1979年畢業於世新大學編導科,曾在野外雜誌擔任企劃,先後參加過櫻花鉤吻鮭和新店溪香魚保育工作;後從事客家語音樂創作,曲風結合民謠搖滾、藍調等形式為主,深具游唱詩歌的特色。代表作《天問》等。

生活在鄰近小河與大自然的農村裡,彼時聽祖父唱著動人的客家民謠、山歌是他成長的一部分,未曾想過有一天,那來自家鄉的風聲與童年記憶,會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養分。

出生於關西鎭南門崁下的陳永淘,童年生活在農村,媽媽從小教唱日語童謠,愛唱歌的祖父,最喜歡在他小時候放學時,遠遠看到就對著陳永淘唱老山歌,聲音之宏亮,可以 從街頭傳到巷尾,他笑著回想:「我不好意思,就躲在電線杆後面,沒想到祖父對著我越走越近,我知道躲不了,接著祖父就會牽著我的手回家。」家人對歌唱的熱愛,成了他音樂的啟蒙。

靑春期的陳永淘開始摸索民謠吉他,但要將音樂變成一份事業仍舊困難,尤其當年台灣處於戒嚴時代控管嚴格,他形容只能在新聞局規定的格子裡寫歌,一直到解嚴之後,才 眞正開始思考創作。受到胡德夫老師等人及民歌時代的影響,「唱自己的歌」的想法非常熱切,讓他萌芽寫歌的念。

創作往往始於生命的日常, 第一首歌曲《夢》,就是安撫自己在軍中不安的靈魂,傳達渴望自由的心情。退伍之後,白天工作, 晚上在世新新專(現世新大學)編導科就 讀,畢業後進入聯合報系的《野外雜誌》企劃部任職,他笑談到:「我一直很嚮往戶外活動,對於登山、露營、健行、潛水、玩帆船、風浪板都非常有興趣,於是決定去應徵雜誌工作。」 而音樂創作之路也停下了腳步,暫時埋首忙碌的媒體生活。

為祖父寫下第一首客語歌

雖然並不討厭媒體業,但終究是不習慣台北都會的節奏,陳永淘毅然於 1991 年辭去工 作,移居台北三芝,成立「金屬解放工作室」, 以拾荒雕塑為生活重心,家人也陸續搬來同住,溫暖的親情喚起了家鄉的回憶,讓他重拾寫歌的初心。 1996 年,他回鄉照顧突然健康惡化的祖父,有一天,陳永淘推著輪椅上的祖父去看海,回想祖父唱山歌給他聽的童年回憶,激起他寫一首客家歌曲的想法,於是創作了第一首客語歌曲《頭擺的事情》,他在歌曲裡抒發,將孕育他的關西南門崁下的童年,那些龍眼樹上蟬兒的叫嚷聲、每天看牛、打瞌睡的生動回憶,寫成第一首長達 10 分鐘的客語歌曲,唱給祖父聽。「祖父聽了有趣,用拐杖敲我一下、笑一下。這首歌有點意思,可以打動他的心,讓他心臟多跳幾下。」 陳永淘眼睛笑彎成一條線,正是這次的溫暖互動,激起他母語創作的欲 望,自此一首首的客語歌曲,像懷舊般,自然地從腦海中流瀉而出。

1997 年,從三芝移居新竹北埔,陳永淘開始每週日下午在慈天宮廟口,帶著吉他唱客家歌,成為廟坪的獨特風景,讓遊客領略客家音樂的魅力。之後他認識了客家電台的主 持人,於是他的客語創作開始在電台播放,隨作品逐漸累積,醖釀成了第一張正式專輯《頭擺的事情》,啟動了他的音樂事業。人稱「阿淘哥」的陳永淘,是出身新竹關西的客語歌曲創作者及歌手。他生長於喜好歌唱的家族,祖父及父母都愛唱歌,尤其是祖父,客家民謠、山歌就是他生活的一部份。陳永淘從小就生活在鄰近小河與大自然的農村裡,即使曾擔任野外雜誌的編輯,後來還是覺得台北不適合人居住,於是就搬到台北三芝成立「金屬解放工作室」進行拾荒雕塑的生活。

1996年,在祖父身體惡化的期間,陳永淘寫了一首回憶童年與祖父相處時光的歌曲〈頭擺的事情〉,搭配著有趣的旋律,讓生病的祖父笑了,更成為了陳永淘往後埋首創作、唱歌給大家聽的動力。

陳永淘曾與「山狗大樂團」合作,並於1997年發行了《頭擺的事情》專輯,然而團體表現的方式反而侷限了一向自由慣了的陳永淘,於是他在這次合作結束後離開了「山狗大樂團」,帶著吉他回到新竹,並且每週末在北埔慈天宮的百年十板廟坪演唱,當時不僅唱紅了北埔,也成了觀光客到北埔的必經景點。

陳永淘寫詞的靈感來自於生活的點滴以及和親友的相處,當詞完成了,再藉由客語海陸腔調原始的音韻去完成曲子,以吟唱的方式呈現他的創作,表現出客家人崇尚簡單、自然的性格。最難忘專輯中,與北埔國小的小朋友一起合唱〈加了蜜〉、〈鮮鮮河水〉、〈鹞婆〉、〈看天河〉

另外經典之作還有〈頭擺个事情〉、〈太平洋个風〉、〈水路〉

走過時代的生命之聲

「我們做的不是流行音樂,而是做一種生命經驗的分享!」⸺陳永淘

專輯

1997年 頭擺的事情

2000年 離開台灣八百米 阿淘的歌

2000年 阿淘和孩子一起 下課啦

2003年 水路

2014年 細人

2017年 山下田美

2020年 極樂

2024年 睽違四年新專輯《傳弦》

單曲

2009年 夢見天堂(Dream of Heaven)

2008年 河婆序曲: 我愛你(I love You)

  continue reading

318 حلقات

كل الحلقات

×
 
Loading …

مرحبًا بك في مشغل أف ام!

يقوم برنامج مشغل أف أم بمسح الويب للحصول على بودكاست عالية الجودة لتستمتع بها الآن. إنه أفضل تطبيق بودكاست ويعمل على أجهزة اندرويد والأيفون والويب. قم بالتسجيل لمزامنة الاشتراكات عبر الأجهزة.

 

دليل مرجعي سريع

استمع إلى هذا العرض أثناء الاستكشاف
تشغي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