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聯聯看 EP42】50 種經典說書|《印度之旅》:以直面人性、偏見與刻板印象的筆,提煉跨越衝突的人文關懷
Manage episode 460315378 series 3532100
主持人|陳逸華 聯經出版編務總監
來 賓|林玉珍 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退休教授
本集節目邀請到專長是英國文學、研究愛爾蘭的林玉珍教授,與逸華總監跟我們分享聯經三大殖民文學之一,英國作家 E. M. 佛斯特的桂冠之作──《印度之旅》,本書以1920年代英屬印度為背景,講述英國與印度,殖民與被殖民、東方與西方之間複雜的衝突與矛盾。故事聚焦於奎斯特小姐與準婆婆一同到印度旅行。本意是拜訪其未婚夫及希望探索「真正的印度」,卻在與當地醫生阿吉茲的一次旅行中引發了一場文化與司法的風暴。印度醫生阿吉茲因莫須有的指控成為英國社會的攻擊目標,但奎斯特小姐最終選擇道明真相。
誰的印度之旅
當然是奎斯特小姐的印度之旅,這部小說的故事圍繞她隨同準婆婆摩爾夫人前往印度旅行展開。在小說中,這趟旅程象徵著文化與種族間的碰撞,奎斯特小姐在旅行中的經歷和在岩洞中的事件成為情節的轉折點,進一步揭示了英國殖民者與印度殖民地居民之間的矛盾與誤解。因此,這趟旅程既是奎斯特小姐個人的體驗,也是整部小說討論殖民關係、人性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這部作品不僅揭示了東西方價值觀的矛盾,也提出對平等與和解的追求,成為殖民文學的里程碑。
書中處處可見的情感投射
佛斯特曾與印度學生的接觸激發了他對印度的興趣,更受其生活與經驗影響寫作主題。《印度之旅》中對男體的細緻描繪隱晦地呈現了同志情感,但1920年代當時的社會風氣並不開放,對自我認同的掙扎也使他的作品充滿情感與社會議題的交織。佛斯特透過精緻的文筆,呈現出殖民時代下人性的溫暖與冷酷。
象徵性場景與結構設計
《印度之旅》共分為三章節,並以印度的地點「清真寺」、「岩洞」、「廟宇」命名。這樣的設計具有深層象徵意涵,清真寺象徵跨越文化差異的初步嘗試,岩洞中的回音暗示了殖民地文化間的隔閡與混亂,而廟宇則傳達了種族與文化融合的複雜性。這樣的安排強調了佛斯特對印度社會和文化的觀察,並傳達了小說的核心主題──人類之間的連結與衝突。
🎧本集重點
03:05 在什麼契機下第一次閱讀《印度之旅》
10:10 佛斯特多次印度旅程書寫故事的背景因素
14:15 從個人情感出發擴張至國族情感的里程碑之作
16:26 全書以三章節象徵不同涵義
22:39 對男體的書寫隱晦表現特殊情感
29:06 在百年後的今天如何閱讀《印度之旅》
31:44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本集書單:
📙《印度之旅(英國殖民文學三大經典之一,E. M. 佛斯特最後一部長篇巨著,最新完整全譯)》:https://linkingthink.com/LS1844701
📙《緬甸歲月(英國殖民文學三大經典之二,喬治‧歐威爾重要自傳小說,全新中譯)》電子書:https://linkingthink.com/RE184477
📙《基姆(英國殖民文學三大經典之三,吉卜林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小說,全新中譯)》:https://linkingthink.com/LS18448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96 حلقات